苦菊
苦菊是一種廊坊特產(chǎn)的食用植物,苦菊屬菊花的一種,又名苦菜,苦菊味略苦,顏色碧綠,可炒食或涼拌,是清熱去火的美食佳品。因其味感甘中略帶苦,且有清熱解暑之功效,受到廣泛的好評。
馬齒莧
馬齒莧,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全草,為藥食兩用植物。它葉青、梗赤、花黃、根白、子黑,故又稱“五行草”。是古籍上早有記載的對人類有貢獻的野菜。民間又稱它為“長壽菜”、“長命菜”。我國南北各地均產(chǎn)。性喜肥沃土壤,耐旱亦耐澇,生活力強,生于菜園、農(nóng)田、路旁,為田間常見雜草。廣布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(qū)。
牛肚
牛肚即牛胃,肚尖是肚與腸的接合部,肉里還夾著牛百葉的那份毛茸茸,但白多黑少,很有嚼頭。牛為反芻動物,共有四個胃,前三個胃為牛食道的變異,即瘤胃(又稱毛肚)、網(wǎng)胃(又稱蜂巢胃、麻肚)、瓣胃(又稱重瓣胃、百葉胃),最后一個為真胃又稱皺胃。瘤胃內(nèi)壁肉柱行業(yè)俗稱“肚領(lǐng)、肚梁、肚仁”賁門擴約肌,肉厚而韌俗稱“肚尖”、“肚頭”(用堿水浸泡使之脆嫩,可單獨成菜).應(yīng)用瘤胃可把牛漿膜撕掉,保留粘膜,生切片涮吃。菜品如“毛肚火鍋”、“夫妻肺片”.網(wǎng)胃應(yīng)用于瘤胃相同,瓣胃于皺胃大都切絲用。牛肚中運用最廣的為肚領(lǐng)和百葉。
藜蒿
鄱陽湖盛產(chǎn)藜蒿,每年陽春三月,也是藜蒿盛產(chǎn)的季節(jié),南昌人特別偏愛用藜蒿炒臘肉,俗話說:“鄱陽湖里的草,南昌城里的寶”。在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中,藜蒿被列為野蔬上品。用藜蒿炒臘肉,是每個江南人都愛吃的一道家常野菜,一直享有“登盤香脆嫩,風(fēng)味冠春蔬”的美譽。 藜蒿的嫩莖、蘆芽和地下肥大的肉質(zhì)莖均可食用。藜蒿嫩莖深青或淡綠色,像豆芽菜粗細,可摘成一段段,有一種特殊濃烈的異香,比芹菜的味道好。藜蒿本是野生,現(xiàn)在技術(shù)發(fā)達,可以作為一年生蔬菜栽培。
毛筍
毛筍因其表皮覆蓋著一層細小的毛而得名,這種特征使得在食用前需要進行適當(dāng)?shù)奶幚,以去除外皮和細毛,防止口感不佳?/p>
羅非魚
羅非魚是一群中小型魚類,它的外形、個體大小有點類似鯽魚,鰭條多荊似鱖魚。廣鹽性魚類,海淡水中皆可生存;耐低氧,一般棲息于水的下層,但隨水溫變化或魚體大小改變棲息水層。通常生活于淡水中,可以存活于在湖,河,池塘的淺水中。它有很強的適應(yīng)能力,且對溶氧較少之水有極強之適應(yīng)性。絕大部分羅非魚是雜食性,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。此魚在面積狹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,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夠生長。目前我國養(yǎng)殖的主要有尼羅羅非魚、莫桑比克羅非魚、奧利亞羅非魚。羅非魚的肉味鮮美,肉質(zhì)細嫩,無肌間刺,無論是紅燒還是清烹,味道俱佳。
南瓜
南瓜是葫蘆科南瓜屬的植物,一年生蔓生草本。莖長達數(shù)米,節(jié)處生根,粗壯,有棱溝,被短硬毛,卷須分3~4叉。單葉互生,葉片心形或?qū)捖研危?淺裂有5角,稍柔軟,長15~30厘米,兩面密被茸毛,沿邊緣及葉面上常有白斑,邊緣有不規(guī)則的鋸齒;▎紊菩弁戤惢。 因產(chǎn)地不同,叫法各異。又名麥瓜、番瓜、倭瓜、金冬瓜,臺灣話稱為金瓜,原產(chǎn)于北美洲。南瓜在中國各地都有栽種,日本則以北海道為大宗。嫩果味甘適口,是夏秋季節(jié)的瓜菜之一。老瓜可作飼料或雜糧,所以有很多地方又稱為飯瓜。在西方南瓜常用來做成南瓜派,即南瓜甜餅。南瓜瓜子可以做零食。 南瓜的營養(yǎng)及其豐富,南瓜含有淀粉、蛋白質(zhì)、胡蘿卜素、維生素B、維生素C和鈣、磷等成分。其營養(yǎng)豐富,為農(nóng)村人經(jīng)常食用的瓜菜,并日益受到城市人的重視。不僅有較高的食用價值。而且有著不可忽視的食療作用。據(jù)《滇南本草》載:南瓜性溫,味甘無毒,入脾、胃二經(jīng),能潤肺益氣,化痰排濃,驅(qū)蟲解毒,治咳止喘,療肺癰與便秘,并有利尿、美容等作用。近年來,國內(nèi)外醫(yī)學(xué)專家、學(xué)者研究實驗表明,食南瓜,還有治療前列腺肥大(南瓜子可治前列腺肥大)、預(yù)防前列腺癌、防治動脈硬化與胃粘膜潰瘍、治糖尿病、化結(jié)石等作用。
苦瓜
苦瓜屬于葫蘆科苦瓜屬的一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,原產(chǎn)于東印度熱帶地區(qū),日本、東南亞栽培歷史悠久,17世紀(jì)傳入歐洲,僅供觀賞,不作食用。我國早有栽培,除供觀賞外,還供菜用,在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南、四川等省栽培較普遍。 苦瓜還作為庭園垂直綠化的觀賞植物,夏季開黃色小花,真是萬綠叢中點點黃。果實成熟后桔黃色,又添一景。果肉開裂后種子外面有紅色厚肉,似蛋黃,非常艷麗?喙喜粌H是夏季佳蔬,又是一味良藥。明代以前醫(yī)書沒有記載苦瓜,明代《救荒本草》、《本草綱目》始列入,疑為三寶太監(jiān)下西洋時,從南洋群島移植過來。清代王孟英的《隨息居飲食譜》說:”苦瓜清則苦寒;滌熱,明目,清心。可醬可腌。中寒者(寒底)勿食。熟則色赤,味甘性平,養(yǎng)血滋肝,潤脾補腎!奔词钦f瓜熟色赤,苦味減,寒性降低,滋養(yǎng)作用顯出,與末熟時相對而言,以清為補之。其實吃苦瓜以色青末黃熟時才好吃,更取其清熱消暑功效。
綠鰭馬面鲀
體側(cè)扁,呈長橢圓形,因其頭部像馬面,體鱗砂皮狀,鰭條均為藍綠色而得名。一般體長10~30厘米。
牛腸
牛腸分為大腸和小腸兩部分,自古就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