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藥
薯蕷,通稱山藥。多年生草本植物,莖蔓生,常帶紫色,塊根圓柱形,葉子對生,卵形或橢圓形,花乳白色,雌雄異株。 原產(chǎn)山西平遙、介休,現(xiàn)分布于我國華北、西北及長江流域的江西各省區(qū)。栽種者稱家山藥,野生者稱野山藥;中藥材稱淮山,淮山藥、懷山藥等。因其營養(yǎng)豐富,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虛佳品,既可作主糧,又可作蔬菜,還可以制成糖葫蘆之類的小吃。我國主產(chǎn)于河南省北部,河北、山西、山東及中南、西南等地區(qū)也有栽培。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,切去根頭,洗凈,干燥。中國栽培的山藥主要有普通的山藥和田薯兩大類。普通的山藥塊莖較小,其中尤以古懷慶府(今河南焦作境內(nèi),含博愛、沁陽、武陟、溫縣等縣)所產(chǎn)山藥名貴,習稱“懷山藥”,素有“懷參”之稱,為全國之冠,F(xiàn)國內(nèi)有兩個地方的山藥已申請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(chǎn)品,一種是“鐵棍山藥”其產(chǎn)自河南焦作;另一種是“陳集山藥”其產(chǎn)自山東省菏澤市陳集鎮(zhèn),包括“雞皮糙山藥”和“西施種子山藥”。 山藥除含蛋白質(zhì)、碳水化合物、鈣、磷、鐵、胡蘿卜素及維生素等多種營養(yǎng)成分外,尚含淀粉酶、膽堿、粘液汁酶及薯蕷皂苷等。其中的淀粉酶又叫消化素,能分解淀粉等物質(zhì),若與堿性物質(zhì)相混合,則淀粉酶作用消失。補而不膩,香而不燥。歷代醫(yī)家盛贊山藥為“理虛之要藥”。
豬肉
豬是雜食類的哺乳動物,包括家豬和野豬兩種主要類型,其中家豬是由野豬經(jīng)過人類馴化后形成的亞種。豬依據(jù)品種的不同,體貌特征也各不相同;但通常以耳大,頭長,四肢短小,鼻直,身體肥壯,腰背窄為主要形體特征。毛發(fā)較粗硬,毛皮顏色通常為白色、粉色、黑色、棕色和花色。 豬肉在日常生活中占據(jù)著重要地位。豬肉的纖維較為細軟,結(jié)締組織較少,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。此外,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(zhì)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鈣、磷、鐵等營養(yǎng)成分。
黑芝麻
黑芝麻(學(xué)名:Semen Sesami Nigrum)為胡麻科芝麻的黑色種子,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(zhì),還含有糖類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E、卵磷脂、鈣、鐵、鉻等營養(yǎng)成分。有健胃、保肝、促進紅細胞生長的作用,同時可以增加體內(nèi)黑色素,有利于頭發(fā)生長。
糯米
糯米又叫江米,為禾本科植物稻(糯稻)的去殼種仁。按谷殼顏色可分為紅、白兩種,也有分為有毛和無毛的;按米的顏色可分為紅色和白色,還有一種米粒潔白如雪,且粒長10~15毫米。是家常經(jīng)常食用的糧食之一,因其香糯黏滑,常被用以制成風味小吃,深受大家喜愛。逢年過節(jié)很多地方都有吃年糕的習俗,正月十五的元宵也是由糯米粉制成的。但糯米性粘滯,難于消化,不宜一次食用過多,老人、小孩或病人更宜慎用。糯米年糕無論甜咸,其碳水化合物和鈉的含量都很高,對于有糖尿病、體重過重或其他慢性病如腎臟病、高血脂的人要適可而止。 另外,人們常用糯米做酒,糯米制成的酒可用于滋補健身和治病?捎门疵、杜仲、黃芪、杞子、當歸等釀成“杜仲糯米酒”,飲之有壯氣提神、美容益壽、舒筋活血的功效。還有一種“天麻糯米酒”,是用天麻、黨參等配糯米制成,有補腦益智、護發(fā)明目、活血行氣、延年益壽的作用。糯米不但配藥物釀酒,而且可以和果品同釀。如“刺梨糯米酒”,常飲能防心血管疾病,抗癌。
銀耳(鮮)
木耳(發(fā)后)
木耳,為木耳屬的食用菌,是子實體膠質(zhì),成圓盤形,耳形不規(guī)則形,直徑3-12厘米。新鮮時軟,干后成角 質(zhì)?诟屑毮郏L味特殊,是一種營養(yǎng)豐富的著名食用菌。它的別名很多,因生長于腐木之上,其形似人的耳朵,故名木耳;又似蛾蝶玉立,又名木蛾;因它的味道有如雞肉鮮美,故亦名樹雞、木機(古南楚人謂雞為機):重瓣的木耳在樹上互相鑲嵌,宛如片片浮云,又有云耳之稱。 人們經(jīng)常食用的木耳,主要有兩種:一種是腹面平滑、色黑、而背面多毛呈灰色或灰褐色的,稱毛木耳(通稱野木耳);另一種是兩面光滑、黑褐色、半透明的,稱為光木耳(也稱黑木耳)。毛木耳朵較大,但質(zhì)地粗韌,不易嚼碎,味不佳,價格低廉。光木耳質(zhì)軟味鮮,滑而帶爽,營養(yǎng)豐富,是人工大量栽培的一種。 黑木耳營養(yǎng)極為豐富,據(jù)史料記載,它是上古時代帝王獨享之佳品。主要分布于黑龍江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生長于櫟、楊、榕、槐等120多種闊葉樹的腐木上,單生或群生。目前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為主。
銀耳(干)
真菌類銀耳科銀耳屬植物,有“菌中之冠”的美稱,夏秋季生于闊葉樹腐木上,分布于中國浙江、福建、江蘇、江西、安徽等十幾個省份,目前國內(nèi)人工栽培使用的樹木為椴木、栓皮櫟、麻櫟、青剛櫟、米櫧等一百多種。銀耳既是名貴的營養(yǎng)滋補佳品,又是扶正強壯的補藥。歷代皇家貴族都將銀耳看做是“延年益壽之品”、“長生不老良藥”。 子實體紙白至乳白色,膠質(zhì),半透明,柔軟有彈性,由數(shù)片至10余片瓣片組成,形似菊花形、牡丹形或繡球形,直徑3-15cm干后收縮,角質(zhì),硬而脆,白色或米黃色。子實層生瓣片表面。擔子近球形或近卵圓形,縱分隔。春夏秋冬都可人工種植,春秋采收,用老斑竹浸豬油制成竹刀采割,將鮮銀耳以清水洗凈后,曬干即成。
綠豆
綠豆是我國人民的傳統(tǒng)豆類食物。綠豆中的多種維生素、鈣、磷、鐵等礦物質(zhì)都比粳米多,因其營養(yǎng)豐富,可作豆粥、豆飯、豆酒、食、麨食,或作餌頓糕,或發(fā)芽作菜,故有“食中佳品,濟世長谷”之稱。另外,綠豆還具有藥用價值,
燕麥
燕麥,就是我國的莜麥,俗稱油麥、玉麥,是一種低糖、高營養(yǎng)、高能食品,燕麥營養(yǎng)全面而合理、幾乎沒有其他谷物的主要缺點。在《時代》雜志評出的十大健康食品中,燕麥名列第五。燕麥經(jīng)過精細加工制成麥片,使其食用更加方便,口感也得到改善,成為深受歡迎的保健食品。 莜麥籽粒瘦長,為筒形或紡錘形,有腹溝,表面生有茸毛,尤以頂部顯著。燕麥一般分為帶稃型和裸粒型兩大類。世界各國栽培的燕麥以帶稃型的為主,常稱為皮燕麥。我國栽培的燕麥以裸粒型的為主,常稱裸燕麥。裸燕麥的別名頗多,在我國華北地區(qū)稱為莜麥;西北地區(qū)稱為玉麥;西南地區(qū)稱為燕麥,有時也稱莜麥;東北地區(qū)稱為鈴鐺麥。 莜麥生產(chǎn)在我國歷史久遠。據(jù)山西省志載,最少有2500年的歷史;最早可能起源于華北的高寒地區(qū),后來逐漸成為北部高寒區(qū)主要糧食作物之一,并從唐代始,從內(nèi)蒙、新疆、西藏等處被引種到俄羅斯、智利、美國等國家。莜麥喜寒涼,耐干旱,抗鹽堿,生長期短,在我國眾多莜麥品種中,以山西“五寨三分三”為最佳莜麥品種。這個品種自成體系,莖稈粗壯,根系發(fā)達,分蘗力強,穗形長大,粒大飽滿,且面白、味美、耐饑。
蝦仁
蝦仁,選用活蝦為原料,用清水洗凈蝦體,去掉蝦頭、蝦尾和蝦殼。剝殼后的純蝦肉即為蝦仁。蝦仁菜肴因為清淡爽口,易于消化,老幼皆宜,而深受食客歡迎。